您当前的位置:中国IT科技网资讯正文

NASA公布斯恰帕拉利火星探测器坠毁地高清图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8-02-07 00:36:20  阅读:6677+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文颂娴

本站就欧洲航天局火星登陆器“斯恰帕拉利”登陆失败的消息做过详细报道(链接),本来尚存在依稀的希望。不过最近美国宇航局公布的一组图片,已经彻底的宣布其登陆失败了。图片中通过热成像可以清楚看见:燃烧爆炸的痕迹,还有撞击后留下的大坑。早在2003年欧洲航空局的第一次登陆火星计划就以失败告终。本站认为,可能由于火星地面环境因素的原因(重力,电磁场,大气环境等),着陆需要某些不一样的技术。比如更好的缓冲、低速、着陆点以及降温处理等等。据此,本站猜测,欧洲航天局的失败,可能并非偶然,而是缺少某项关键性的因素没有考虑进去。从而导致了着陆的硬伤。虽然此前欧洲航天局一直表示有希望,没关系。而NASA此举无疑是当头棒喝。也有人戏称:此举是因欧洲航天局对外主动发射信号联系外星文明作死行为的报复。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网站报道,自从“斯恰帕拉利”着陆器登陆火星失利以来,欧洲空间局(ESA)的相关官员一直在竭尽全力避免使用类似“坠毁”或“失败”这类词汇对该事件进行描述,但正如外界已经非常清楚的那样,这颗着陆器已经坠毁的事实是显而易见的。而现在,关于坠毁现场更加清晰的图像发布了。

  在公布的图像上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斯恰帕拉利”着陆器已经坠毁,其坠落地点位于预定着陆区,但很显然已经不可能正常运作。

  100米图幅观测结果。可见一共有三处落点,一处是着陆器本体的撞击地点,一处是飞船前隔热罩的坠落点,还有一个白色的是飞船的降落伞和后隔热罩

10米图幅观测结果。可见降落伞和后隔热罩细节

  这些图像是由美国宇航局对外发布的,它们将为科学家们分析此次事故原因提供重要参考。在图像中可以看到在着陆器坠毁地点旁边有一处黑色痕迹,这可能表明着陆器的燃料箱发生了燃烧爆炸,观察还发现着陆器在火星地表撞出了一个深度大约为50厘米的撞击坑。

  上周执行的“斯恰帕拉利”着陆器登陆行动是一项由欧洲空间局与俄罗斯航天机构联合实施的项目,也是欧洲第二次尝试登陆火星。此次任务的目的是“技术验证”,从而为计划于2020年实施的欧洲首辆火星车登陆火星项目铺平道路,后者在技术上要复杂得多,计划前往火星搜寻那里可能存在生命的线索。

  “斯恰帕拉利”着陆器的失利将对欧空局后续计划的实施提出严峻挑战,并让欧空局成员国政府未来是否还将能确保该机构火星探测计划的实施得到充足拨款打上问号。

  “斯恰帕拉利”着陆器在10月19日尝试着陆火星,其采取的技术方式是利用隔热罩,配合降落伞实现大幅度减速,并在接触地面之前利用反推发动机进一步减速并安全落到火星表面。然而很显然这一自动程序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某种错误,导致飞船在着陆的最后时刻失去联系,事后分析显示这颗探测器可能以超过300公里的时速撞向了火星地表。

迄今着陆火星表面的探测器。可见“斯恰帕拉利”着陆点基本位于美国宇航局机遇号火星车同一区域

  根据对相关工程数据的分析,欧空局很快得到了初步结果,认为探测器的降落伞和背部盖板脱离的时间比设计程序预定的时间更早。另外,原本预定需要连续工作30秒左右的反推发动机实际上只工作了3~4秒钟。其结果就是这颗探测器在距离地面2~4公里的高度上便关闭了反推发动机,直接以自由落体的形式坠向地面,产生剧烈撞击。

  在着陆器失利之后,欧空局主管让·沃纳(Jan Woerner)在发布会上一再强调本次任务总体上来说是成功的,因为着陆器传回了下降过程中5分钟的相关数据,而整个降落过程一共也只持续6分钟左右的时间,因此这些信息将为地面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提供非常有用的信息,证明本次降落过程的一些关键环节都得到了正确的执行。

  沃纳还强调本次任务的主体:“痕量气体轨道器”(TGO)已经成功进入火星轨道,它将搜寻火星大气中甲烷以及其他痕量气体的踪迹。在欧洲的着陆任务执行后不久,美国宇航局的“火星勘测轨道器”(MRO)很快便对“斯恰帕拉利”的着陆区进行了拍摄成像,并发现在着陆区地面上多出了两个新的物体,其中一个暗色物体是“斯恰帕拉利”着陆器本体,而白色物体则是它的降落伞。

  而现在,美国宇航局的这颗轨道器使用它搭载的另一台强大得多的设备:“高清成像科学实验”相机(HiRISE)对“斯恰帕拉利”的着陆区进行了成像,其分辨率达到了每像素30厘米,并对外发布了拍摄的结果。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颗美国探测器几乎成了欧洲着陆器的专业“遗体搜寻员”。就在13年前的2003年,欧洲首次着陆火星同样以失败告终,最后科学家们也是从美国的“火星勘测轨道器”从轨道上拍摄的着陆区高清图像中找到了失踪了“小猎犬-2号”(Beagle-2)。图像显示这颗探测器已经安全抵达火星表面,然而由于未能完全展开其太阳能电池板,无法获得足够电力,最终与地面失去联系。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