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平方米的婚房】
2012年9月23日,26岁的湖北小伙小张和24岁的贵州姑娘小潘在广东江门结婚,他们的婚房设在父母的小店里,长3.1米宽1.5米,用夹板和白纸隔成。
【大巴】
2010年10月24日,住在学校的大女儿回家了,全家人在车前照了一张合影。对冯增来说,如果完全靠修车铺挣钱贷款买房,并非完全不能实现。
但是,有了房贷压力,全家人的生活质量会大幅下滑,三个孩子上学就有了很大困难。“明年,想法换个好点的店铺环境,尽力把生意扩大一点。”冯增觉得,目前的经济实力还不适合当“房奴”。
【集装箱】
2013年3月4日,一间集装箱改装的房子放在路边。上海的一些农民工家庭住在用废旧集装箱搭盖的“房子”里,带有轮子可以移动的,属于随走随停的房屋。
【树屋】
重庆渝中区和平路段一市民在自己房顶上用木板搭建两层木楼阁,和繁华都市的高楼大厦形成了鲜明对比,吸引不少市民驻足观看。
该楼房共有三十五平米,家里有四张床位四个人在此居住。据主人介绍由于家里房屋比较窄小,所以才想到在楼房上在建木楼阁。图为主人正在修理自己的木楼阁。
【船屋】
2013年3月25日,重庆主城嘉陵江一桥墩下停靠了一只十多米长的渔船,由于船家无法把渔船移出到江面,因此就把该渔船当作在此居住的房屋。
船家介绍,由于一年前嘉陵江涨大水把渔船冲到该桥墩下导致船只不能移动,水位退去之后他们就一直生活在这只渔船上。
【蜗居房】
2010年5月9日,重庆南岸某居民小区,一家餐饮企业在该小区内买了7套房子,住进密密麻麻的年轻男女,加起来起码有200人。
由于出入人多,在同一小区居住的居民坐电梯都要等半小时,常有陌生人随便进出居民楼,晚上睡觉还能听见楼下嬉笑打闹。
【打工情侣房车】
2012年7月,浙江省台州温岭市打工的一对90后恋人,以5000余元购得一辆废旧大巴,并在大巴内部安装了床和货柜,并购置了家电。
【胶囊公寓】
2012年8月19日,武汉,605房的勾伟明是一家印务公司的员工,他身高1.80米,睡在阁楼上几乎坐不直身子,站在阁楼下几乎都弯着腰。
在武汉市硚口区古田一路一个城中村内,有一栋6层的私房。房东王佳才将这里隔出了胶囊房55间,最小的一间面积仅有4.5平方米,租户多为刚刚走出校园,在武汉艰苦打拼的年轻人。
这里月租只有300多元,比一般出租房便宜近2/3,性价比较高。房东老王说自己折腾这栋胶囊公寓,主要目的倒不是赚钱养家,只想让现在的年轻人有个住的地方:“说实在话,我也不想折腾了,只希望房价不要再涨了,再涨,这些年轻人以后怎么过日子?
【集装箱“廉租房”】
2012年4月9日,江苏南通,集装箱“廉租房”的开发商正用吊机把单个集装箱运往高处,并叠放在一起。
【“集装箱式蜗居房”】
2012年9月11日,记者在海口市丘海大道附近发现两间“集装箱式蜗居房”,长6米、宽3米、内高2.6米,带有玻璃窗和空调,日租金仅6元,售价则在一万元左右,备受外来务工人员青睐。
据在此居住的人介绍,这种集装箱式房子顶部四角装有可吊装的耳环,如果搬家,就雇辆吊车运走即可。
【胶囊公寓】
2010年8月15日,78岁老人黄日新展示他的第三代胶囊公寓,一张大床被封闭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
第三代胶囊公寓设置淋浴、卫生间、厨房和饭厅,以解决租户基本生活问题。另外,每个胶囊房间内都安装有独立电表,并安装储物隔层。
【铁皮房车】
2011年9月19日,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退休老人周亚二自制的“铁皮房车”。
【钉子房】
2012年11月21日下午,位于浙江温岭火车站前未开通的大道上,四间楼房巍然矗立在路中间,其中两间还住着居民。尽管路还没有正式开通,但是有一些车辆经过,都得绕着房子通行。
据了解,中间两间为同一户人家,旁边两间住户已同意拆迁,考虑中间两间住户安全,遂没有全部拆除。据附近居民称,住户因补贴的钱未能达到他们的要求,没有签署拆迁同意书。
【桥上房屋】
2013年1月22日,浙江温岭温峤镇梅溪村,一座3层高的楼房挺立在桥中间,桥下由3根柱子支撑。该房屋建于2010年,现为该村老年人协会和邮政服务站,部分对外出租。
村委会主任介绍,由于村里老人多,原先的老人活动场所太破旧,而村里土地资源又短缺,所以才将老年人协会建于桥上。目前该房屋已被当地政府拆除。
【纸板房】
2011年5月10日,福建工程学院举行以“节能减排,绿色建造”和“从设计到建造,体验属于自己的蜗居”为主题的趣味与挑战并存的建造竞赛。200多人参加此次建筑竞赛,共完成22件作品。
【蛋形蜗居房】
刚毕业半年,正在北京打工的24岁湖南青年戴海飞在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的一个大院里,搭起一个“蛋形”小屋,作为自己的蜗居。
小屋两米多高,“蛋壳”上有一个椭圆形的小门,没有锁。小屋的下边装有轮子,可以挪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