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虎嗅科技组
作者|Odin Asgard
题图|视觉中国
6月2日,华为正式发布鸿蒙操作系统(HarmonyOS),并同时发布预载鸿蒙的一系列产品,包括新版本的Mate 40和Mate X2智能手机、WATCH 3智能手表、MatePad Pro平板等产品,也公布了逾百款将能升级至鸿蒙的华为产品。
自2019年华为在开发者大会上宣布推出鸿蒙系统,它一直惹来巨大争议。最初,由于鸿蒙迟迟未现身,不少人嘲笑它是一个PPT系统。后来鸿蒙的代码释出后,有人发现里面全是安卓的痕迹,认为它只是一个套了皮的安卓;不久,华为通过开源鸿蒙2.0,借此证明鸿蒙绝对不是换了皮的安卓。
随着鸿蒙不再是个仅存在于PPT的系统,大众的焦点已经落于鸿蒙系统的未来发展。毕竟Palm的webOS、诺基亚的MeeGo、微软的Windows Phone等等手机操作系统,都是不逊于Android的优良系统,但同样一一被Android斩于马下。
鸿蒙系统再强大也好,真的能在强势的Android之下取得成功吗?
鸿蒙并不重要
先来说句大实话:鸿蒙系统,真的没有大众想象中重要。
尽管先前华为在受到限制后,华为手机无法继正常使用Android,导致华为手机在欧洲市场的份额大幅下滑。因此,很多人高呼“软件和系统不能被卡脖子”、“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操作系统”。可是,很多人却偏偏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由于Android是一套开源的操作系统,所以到目前为止,华为的手机仍然可以继续使用开源版本的Android AOSP。
华为无法继续使用的并非Android操作系统,而是Google的手机生态:Google Mobile System,GMS。
GMS是一套应用程序和云服务,包含俗称“谷歌全家桶”的各种Google服务,例如PlayStore商店,Search搜索、Gmail邮件、Maps地图等应用,同时包括众多系统级的API接口、以及各种服务框架。由于GMS内嵌在Android操作系统之内,Android各种系统接口也默认使用Google的各种服务,所以开发者在应用里,也往往内嵌了各种Google的服务。
华为Mate30Pro在执行优步(Uber)时,会因为没有GMS而闪退。图片来源:cnet。
在海外这些高度依赖Google生态环境的市场里,这些没有GMS的手机,不但无法通过Google Play下载应用、也无法通过Google Drive云端备份、甚至连推送通知和讯息同步等系统基本功能,也因为无法接入Google服务器而无法正常运作。此外,不少使用了Google接口的第三方应用,也可能因为无法接入GMS而失灵(上图)。
简言之,没有GMS的华为手机,无法在中国以外的市场玩得溜。因此,Odin先前曾在《没有谷歌的华为,有所为、有所不为?》就曾提到,华为为了克服缺少GMS的问题,推出了华为自家的手机生态环境:华为移动服务(Huawei Mobile Services,HMS)。
换句话说,实际上卡住华为的,并不是操作系统本身,而是操作系统背后的生态。
决定鸿蒙未来的,是生态环境
众所周知,要开发一套操作系统真的不容易,但是,大众又往往过度高估开发操作系统的难度。由于近年开源软件急速发展,不少手机公司往往借助开源的Linux内核,开发出优良的操作系统。不少优良的操作系统,例如Palm的webOS、诺基亚的MeeGo、以至Android,其源头也来自Linux。
所以,开发操作系统虽然真不容易,但有心要做的话,绝对不会做不到。
事实上自2010年智能手机急速发展开始,就不断出现各种优质的手机操作系统。Palm的webOS、诺期亚的MeeGo、微软的Windows Phone,其系统性能乃至先进的技术,也广受科技界的好评;部分开发者甚至觉得这些系统,在技术上比Android还要先进。但尽管如此,这些优秀的操作系统,仍然被被Android击倒。
为什么这些拥有优秀技术的系统,最终无法生存下去?个中的关键,在于Android系统占了巨大的先行优势。由于Android设备的出货量远远高于其它系统,其它系统的市场占有率越来越低,难以吸引热衷于利润的专业开发者,为这些操作系统开发杀手级软件。
可见,真正决定操作系统未来发展的因素,绝对不是技术,而是操作系统的应用生态。
对于中国的手机厂商来说,手机系统的生态尤其重要。荣耀的赵明曾公开表示,硬件净利润率能达5%的中国手机公司,凤毛麟角。这些手机公司无法在手机上赚钱,绝大部分只能通过软件生态来赚钱,这就是著名的小米模式:以低价手机快速抢占市场,抢占移动互联网入口,再通过软件和服务盈利的商业模式。
华为鸿蒙设备,与先前的Android设备的区别(示意图经简化)
同样地,鸿蒙成功与否的关键,根本不在于鸿蒙的技术有多强,也不在于鸿蒙有多少人在使用,而是到底有多少开发者,愿意为鸿蒙开发原生应用。因此,尽管华为鸿蒙被视为自主的操作系统,但实际上根本就没有能完全摆脱Google的梏桎,仍然需要完全兼容Android的手机应用(上图右)。也正是如此,鸿蒙系统先前才一直被质疑是个“套了皮的Android”。
我们真的需要自己的操作系统吗?都散了吧。
我们缺的不是自主的操作系统,而是自主的生态环境。
建立自主生态的良机?
多年来,不少手机公司也有研发各种Android的分支系统,尝试摆脱Google的控制。个中的关键,也在于这些分支系统,必须向后兼容所有的Android应用,但在同一时间夹带私货(例如自家的应用商店),就能一定程度上建立自家的生态。以Amazon为例,他们就曾推出了基于Android系统、也完美兼容Android应用的FireOS手机和平板电脑。
这种手法看起来天方夜谭,但实际上,“Android碎片化”一直是Google的最大心病。
2014年,Google就被指为了避免Android进一步分裂,所以把操作系统的新功能,搭建在云端的GMS,再通过升级系统接口方式实现这些新功能,一度遏止了Android内部的分裂情况。可是,自从中国手机厂商快速崛起,由于中国用户大多不依赖Google生态,因此对GMS的需求大减,并削弱了Google在Android生态上的控制力。
结果,Forbes就曾认为中国市场根本就是Google的“巨大黑洞”(Giantblackhole)。
图片来源:Counterpoint。
中国的手机市场发展多年,早已相当强大。在2019年开始,光是把“华、米、O、V”四大国产手机巨头的份额加起来,就已占据全球手机出货量的40%以上(上图)。如果再把其它像魅族、中兴等沦为Others的厂商也一并计算,中国手机品牌的出货量,估计能占全球的一半以上。
如果华为能牵头推动这几家厂商,一起采用能同时兼容Android应用的鸿蒙系统,开发者绝不可能完全无视中国这个巨大市场,自然愿意支持鸿蒙系统、或是针对鸿蒙进行深度优化,毕竟开发者写代码也是为了赚钱。这时候,鸿蒙就能在Android的广阔的应用生态背后,挤出属于自己立足之处。
可是,鸿蒙要面对的问题仍然相当复杂。
尽管华为手机的保有量仍然相当可观,但由于他们在生产上受到各种限制,其出货量将不断下滑,也使华为手机的保有率大幅下降,并影响其生态发展。因此,华为单靠自己是不可能推动鸿蒙系统,必须与其他手机公司一起联手,才能促使开发者支持鸿蒙。
手机产业的囚徒困境
事实上,其他手机厂商也并非不知道团结就是力量,特别是小米、OPPO和vivo等三家手机公司,就曾多次联手,推动着各种促进自家生态的活动。例如Odin先前提到,小米、OPPO和vivo曾在2019年年初,结成类似苹果AirDrop的近场无线通信标准的同盟;后来他们眼看华为受到各种限制,更一度产生危机感,进而联手推出了被视为要挑战Google领导地位的GDSA联盟。
但问题是:这几家手机公司在合作时,往往就把华为排除在外。
事实上,华为在近年的急速发展,把友商都打怕了。华为有自己的硬件、也有自己的操作系统,在软硬合一的优势下,这几年把小米、OPPO、vivo的份额吃掉不少。如果未来鸿蒙针对华为手机进行深度优化,那其他手机厂商应该如何与华为竞争?
虽然据消息指出,任正非曾表示华为将专注软件和操作系统,但这些友商到底是否愿意把生态这个命根子,交到原来的竞争对手华为手上,还是交到看来还是比较中立的Google手上,仍然难以预料。
但问题也不仅仅是因为华为与其他厂商存有竞争关系。
鸿蒙在不同华为设备之间的协同。图片来源:华为。
尽管鸿蒙也是开源操作系统,但里面也像Android一样,搭建了一套华为的HMS生态环境,外面又有一套基于分布式计算的华为物联网生态。要知道小米、OPPO和vivo等厂商,本来也有自己的应用商店,也有自家的物联网(IoT)生态;如果他们也要使用鸿蒙,那在鸿蒙生态里的利益将如何分配?原来的自家生态又如何与鸿蒙结合?
毕竟华为的记录还真不太好。Odin先前就曾提到:华为多次表明不做手机业务,结果华为成为全球第二大手机厂商;华为也多次表示不做电视,结果偏偏推出智慧屏,惹来业界各种吐槽。最近华为宣布不造车,但“有效期三年”的说法,也让不少车厂心里很不踏实。
换言之,各家手机厂商也不想被Google卡脖子;也知道只有通力合作,才能建立一个健康的自主生态。但他们一直也陷在囚徒困境之中,无法互相合作。
到目前为止,肯定愿意采用鸿蒙系统的第三方手机厂商,就只有魅族,肯定不会采用的,就只有中兴。小米、OPPO、vivo三家到目前为止仍未有表态,但OPPO的公关曾在微信群里表明不用鸿蒙,并惹来各种争议。
这也反映了其他手机厂商对是否要试用鸿蒙,仍在在两可之间。
鸿蒙的主战场,将不会在手机之上
鸿蒙在智能家居上的合作伙伴。图片来源:华为。
也因为如此,其实在华为的这次鸿蒙发布会里,大多数时间都在宣传其物联网生态;目前他们的合作伙伴里,也大多数属于物联网和智能家居领域(上图)。
个中原因,首先是华为和智能家电的厂商,并没有像手机厂商一样有着直接的竞争关系。其次是物联网领域才刚起步不久,厂商不会像手机一样依赖既有的生态系统,有更大的试错空间。对于华为而言,他们也想借助强大的分布式系统,打通物联网领域,倒逼其它厂商跟进,拓展鸿蒙的发展空间。
毕竟,很多人都忘记了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说法:
鸿蒙系统的产生,本身并不是为了手机用,而是为了做物联网来用的鸿蒙。
虽然如此,原来华为的物联网体系一直采用“1+8+N”的结构:1是指手机,8包括PC、平板、电视、音响、眼镜、手表、车机、耳机八大业务,而N则包括移动办公、智能家居、运动健康、影音娱乐及智能出行四大板块。
但当华为失去了手机这个“1”,后面的“8+N”将如何自处?而鸿蒙又该如何自处?
原标题:鸿蒙并不重要